王如晨:不够彻底的信息化制约智能家居的发展

元器件交易网讯 3月28日消息,资深媒体人王如晨于昨日(3月27日)在新浪博客上刊发了一篇《从“智能家居”概念泛滥说开去》的博文。文章对智能家居过去、现在的发展进行了总结,重点分析了中国智能家居行业发展的障碍。他认为,除了政策的限制,中国智能家居行业发展的掣肘,还在于一场不够彻底的信息化过程。

  王如晨认为,由于中国ICT业的基础设施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智能家居都已经有了渗透家庭的关键筹码。但是“智能家居所涉及的信息化范畴,要远远大过原本集中在娱乐层面的家庭数字化、信息化层面。智能家居对家庭之外的公共网络、社会性网络有更多依赖。而在中国,这些领域大都是信息孤岛。即便是娱乐、社交,也有很多障碍,商务、SOHO、教育、健康、购物等服务就更是孤立”。

  以下是博客原文:

  从“智能家居”概念泛滥说开去

  今年1月份,我在新浪微博里说,“智能家居”这个名词很快就会叫滥。果不其然,过去两个月,本地无论白电黑电企业还是IT阵营的企业,都叫着智能家居。我知道海尔为了强化这一布局甚至差点收购某知名互联网企业,没得手便狠心挖了它关键高管去。至于后来与阿里在日日顺上达成合作,本也是竞合关系下的利益捆绑。

  今天我来粗略梳理一下智能家居概念为啥混乱,以及过去两月热闹背景下是否真能带来短期的机会。

  从理念来说,智能家居不新。要说纯粹的思考,几十年前都有类似的构想,许多本所谓高速公路背景下的书,都描绘了略带夸张的数字家庭的未来,无非是电影里出现的那种。

  略微切近的一本书,托夫勒《第三次浪潮》,也将家庭信息化视为一场革命,他认为,家庭的电子化,有利于人们向家庭回流,在社会层面有利于稳定。

  更近一点、明晰一点的构想,当然属微软维纳斯计划。其实它已经是智能家居概念模块。我很佩服微软在1999年提出这样的计划,至少它是从贴近民生的角度来思考信息化的。微软那时失败,除了产品本身并不太实用外,归根结底还是当时基础设施还没有成熟。但是,微软的挫折教育了市场,不但给中国IT企业尤其是PC类企业一种新路径,也给了当年陷入恐怖低价竞争的中国彩电企业一种互联网启示。当初长虹率先降价引发血杀,到维纳斯计划时,国内彩电企业已经是陷入泥淖。

  2000年开始,国内家电厂商相继提出数字家电构想,并基于自身对“数字家庭”概念的理解推出了相应产品。大部分都是基于电视的数字化终端。比如TCL的家庭信息显示器(HiD)、长虹网络回放电视、康佳E视通网络电视,但是,当年网络内容有限,而基础设施远未成熟,加上中国广电业与电信业竞争水火交织,很快便沦落了。

  几年过去,海外数字家庭概念尤其游戏机概念外,也逐渐改变着本土企业的理念。在主管部门支持下,相关机构、中国IT企业、家电企业群发展起两大网络家电的标准,即所谓闪联与E家佳,一开始还曾有差异定位,后来就开始斗争了。

  闪联阵营主要是联想、TCL、康佳、海信、长城等公司;e家佳阵营主要是海尔、清华同方、网通等公司。当时争得不可开交。

  最后两个联盟都没有真正发展出颠覆性的产品与方案。但闹归闹,它们进一步教育了市场,应该说互联网的思维已经渗透在与家庭有关的网络应用中。当然,表现最自由的还是机顶盒,呵呵,记得一下起来很多家。

  再次触动人心而且让人再度感觉受挫的是盛大盒子。这个带有娱乐功能的终端,因违反当时监管政策很快搁浅落幕。这是陈天桥足以让IT业记住一辈子的失败事,也是成功事,盛大以自己的经历教育了市场。

  巨头英特尔也曾受挫。2006年,它在中国谋划过激动人心的数字家庭计划,并曾推出过基于台式机处理器方案的欢跃平台。本身是个台式机,但融合电视功能,用户从咫尺之间的应用变为三尺甚至三米的市场,可以延伸到客厅与卧室。我记得2006年英特尔曾组织很多力量宣传这计划,在北京、上海等地组织过讨论,当时彩电阵营与PC阵营谁也不服谁,表面桑,两大阵营好像抓到了一块大蛋糕,但更多的是不踏实。一年之后,欢跃平台的声音消失了。

  产品方案失败,并不意味着智能家电消失。智能家居概念一直在完善。它始终存在于中国家电企业、IT企业的思考中,尤其是家电企业,这是它们一直从事创新的基点,有的是很明晰的计划,有的则是误打误撞。中间,日企NEC、日立、东芝在中国市场也都宣传过自己的智能家居系统,在日本应用成熟。某年去日本半导体巨头瑞萨那边,它们也有很成熟的智能家居方案。

  但在中国市场,所谓智能家居概念,这一领域其实涉及到三网融合背景下的政策障碍,它导致许多基础设施根本无法在这个概念下有效地整合利用,原本应该最具市场发展潜力的中国家庭,中国的客厅与卧室,一直呈现信息孤岛状态。2008年热起来的物联网概念,也曾在智能家居层面有过反映,但是很快成了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工具,许多真正的项目于构想,虽然有一些持续落了地—尤其是上海这边还曾借世博之际将一些应用范围有限的项目炒了一下。但是,物联网并没有真正渗透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2013年,“智能家居”再度朗朗上口了。它有着上口的背景:宽带中国、三网融合等战略虽然口号大于实质,但中国ICT业的基础设施水平确实已经超越很多国家,甚至少数发达国家;中国成为全球手机、电视第一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如火如荼;中国互联网企业群快速崛起;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疯狂膨胀。无论从设施还是应用以及市场需求看,智能家居都已经有了渗透家庭的关键筹码。

  但是,有了市场东风,未必一定能快速健康地落地。除了依旧有很大限制的政策障碍之外。智能家居行业发展的掣肘,还在于一场不够彻底的信息化过程。

  智能家居所涉及的信息化范畴,要远远大过原本集中在娱乐层面的家庭数字化、信息化层面。智能家居对家庭之外的公共网络、社会性网络有更多依赖。而在中国,这些领域大都是信息孤岛。即便是娱乐、社交,也有很多障碍,商务、SOHO、教育、健康、购物等服务就更是孤立。

  智能家居行业急需整个社会层面的信息化支撑,并对整个行业的标准提出了要求。这不是某一个厂商、某一个部门、甚至某一个地方政府所能完成的,除非你只想在局域网或城域网概念生活。

  有些基于电视、盒子或所谓超级电视的视频新媒体企业,已经将这个概念作为方案利器,但是,截至目前,还停留在几个有限的电视APP应用上,根本成不了气候。智能家居的概念远远大过基于电视的家庭信息化方案,它不但涉及家居终端、家居环境,更是涉及家庭与家庭外的信息化链接。

  因此,基础设施的进步仍然还不能为智能家居的发展开拓出关键之路。概念的泛滥,掩盖不住一场营销的事实。如果你仔细观察推行方案最积极的企业,它们要么是靠概念生存,挂羊头卖狗肉,指东打西;要么是历史包袱太重,需要一种来刺激营销,甚至是将过去的库存以一种新的方案名义完成倾销。这不是一种负责的做法。

  但是,无论智能家居概念多么混乱,市场多么不规范,这个阶段,也只有企业原始的冲动才能将概念落地,我是不敢指望主管部门制定美好的行业标准引来利益争夺然后大家撕扯一时妥协下来最后成了一个箩筐,不伦不类,最后真正抢去核心市场的,还是洋面孔的方案。

智慧产品
智慧城市
冷链物流广告
大数据
推荐企业
钯碳回收 硝酸银回收 银浆回收 银焊条回收 回收银浆 氯化钯回收 氯化钯回收 氧化钯回收 回收硝酸钯 钯水回收价格 海绵钯回收 钯炭回收价格 回收镀金板 深圳钯碳回收 镇江氯化钯回收 杭州钯浆回收 银浆回收多少钱 回收钯碳公司 硝酸银的价格 那里有回收金 氯化钯回收价格 江苏擦银布回收 硝酸银价格 德州钯粉回收 银铜回收 回收钯粉 回收铂碳催化剂 佛山钯碳回收 金盐回收价格 海绵钯回收 钯碳高价回收 钯回收价格 钯炭回收